我國城市社區經濟發展規劃制定的原則
我國城市社區經濟發展規劃制定的原則制定城市社區經濟發展規劃有明確的原則,主要包括城市社區經濟發展原則和標準尺度。我國城市社區經濟發展規劃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突出經濟的中心地位,同時兼顧社會民生等其他事業發展,在注重發展速度的同時更加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注重個人利益的同時更加關注公共利益的得失,突出城市社區的現代化、人文化和精細化特征,注重城市文明的發展。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地資源的分布差別較大,同時在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等背景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高速發展的階段,需要不斷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為了應對諸如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破壞嚴重以及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國家需要在發展中堅持整體與局部的統一,但是在不同的區域可以優先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開展試點。城市社區經濟發展規劃就是在這種試點和試驗過程中創意性地開展的??沙掷m發展的指導思想注重效率的提升,一方面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來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還關注經濟發展的效率,注重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力求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追求綠色經濟發展,注重資源有效配置和利用。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匱乏,過去施行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雖然帶來經濟高速增長,但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環境嚴重破壞。以煤炭為例,我國的煤炭能源利用效率長期平均在30%以下,利用效率僅為發達國家的50%左右,人均資源稟賦全球排名靠后。只有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保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的指導思想要求在發展中不斷加強技術進步和創新?,F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和關鍵問題就是要不斷地發展生產力,通過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來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城市社區教育可以有效提升科技發展水平,通過鼓勵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我國要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從政府到社區組織各個層面都要共同投入,政府和社區組織可通過籌集社會捐贈,助力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
指標考核體系:
1.經濟規模的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包括社區組織的數量、行業內從業人員的數量、社區生產總值、社區經濟增長情況及其增長率等。
2.經濟結構的指數體系。這個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地區生產總值的構成及比例,以及社區人口所從事的行業結構。
3.生活質量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指標、恩格爾系數指標、幸福感指數等。
4.社區保障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社會保障參保率、醫療保障參保率指標以及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根據上述指標體系可以對城市社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有效衡量。
同時,對社區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可以使用其他相關指標,如資源潛力指標、行業部門指標、綜合指標等。資源潛力指標是根據城市社區的資源稟賦情況、區位情況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戰略優勢。行業部門指標是根據各個行業部門的不同特征和實際情況,將城市社區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進一步細化和分解,對于不同的行業部門可以設定不同的標準和考核體系,通過對任務的分解促使不同的行業部門完成各自目標。這種方法更加具體和細化,往往缺少整體上的統籌,因此也是不完美的。綜合指標是在前兩種方法的基礎上,綜合各類問題,既包括一些整體性的目標,也包括一些經過細化分解的具體目標。首先,相關單位應確立發展目標中的核心目標,而后對整體行業目標進行分解,最后通過綜合核心目標和行業目標進行具體研判。
指標評價原則堅持評價、監測、預測三種功能并重。評價功能就是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衡量城市社區經濟發展的程度和水平,是對城市社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效果的衡量,這種評價體系對發展戰略的實施有正向的反饋作用。同時,這種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得出的結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社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在經濟運行,特別是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監測功能需要不斷通過對社區經濟運行情況的監測,收集社區經濟運行的數據,并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研判,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預測功能是指通過對指標的評價和監測,將前期收集的數據導入計量經濟模型,對相關的經濟指標進行測算和分析,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有效的模擬,通過這種模擬找出城市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路徑。
上一篇:城市社區經濟產業的特色發展